【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德国特约记者 辛斌 昭东】中国商务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呈现大幅增长,三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6.3%、53.2%、80.4%。对于近期部分西方媒体看衰中国经济、断言中国投资吸引力下降的言论,该数据可谓给予有力回击。多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撤出中国”已经成为外媒一个常态性炒作话题,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带来挑战,但外资一直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只要在华外资和中国人、中国市场一起迈过这个坎,就会柳暗花明,疫情过去,外商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增长快,去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8.6%。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又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达到20.5%;二是含金量足,高技术产业引资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1-4月同比增长45.6%,高于平均增速25.1个百分点;三是大项目稳,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德国大众、韩国浦项、美国开市客、日本日立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项目到资情况良好,有力带动我国引资快速增长。
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近日宣布,在上海设立其在中国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欧莱雅表示,欧莱雅中国是欧莱雅集团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设投资公司的分公司。跨国企业在疫情情况下依然选择上海,选择在华扩大投资,对此,束珏婷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1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跨境投资波动非常大,但中国在吸引外资上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15万亿元。他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为齐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具有全球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充沛的人力资源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出台,使得外资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视中国为投资热土。
多个外企加码投资
“这就是德国公司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因为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一些公司正在寻找在华业务的替代方案。但是,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重要性实在太大,尤其是汽车行业。例如,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供应链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2022年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仍然向中国客户交付超过19.2万辆新车。对豪华车和电动车来说,中国是“完美市场”。
“放弃中国市场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董事会成员马库斯·卡米思近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活动都与中国密切相关。巴斯夫目前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立一个一体化基地。去年8月,巴斯夫与中国杉杉股份成立电池材料合资企业,巴斯夫持股51%。巴斯夫预计,到2030年,中国业务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增加到50%以上。
今年1月,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华德企对下一年充满信心:2021年,近60%的德国在华企业实现业务增长,过半企业期待2022年其所在行业在华能有更好发展。中国市场依旧是德企在全球重要的市场之一,71%的受访企业将继续增加投资,只有4%的企业打算离开中国市场。
此外,其他外资企业也传来加码投资消息,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成为在此落地的首家外资银行;4月28日,德国企业默克宣布将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无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宝马位于沈阳大东区的工厂正在全面扩建,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在建设之中,计划今年开业……
给来华投资吃下“定心丸”
德国《商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曾提到,因为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越来越多外国人正在离开中国。德国SEB集团上海分公司负责人齐默尔曼则表示,当疫情缓解时,许多人会回到中国。《商报》称,与其他成长型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外国公司不太可能成群结队离开中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外商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并非停留在口号上,中国吸引外资的承诺正在扎扎实实地践行。中国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对外商利益予以根本性的保障,给他们来华投资吃下“定心丸”。
霍建国也表示,外资来华投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收益的确定性。调查显示,在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稳定增长,不少外国商会近期也表达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经济形势怎么看?稳就业、稳物价如何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经济热点
- 2022年05月17日 18:45
- 新华社
九旬教授赵德馨:知网“某期刊负责人曾威胁要‘封杀’我”
- 2022年05月17日 11:07
- 封面新闻
最新出价1.28亿!斯诺威股权拍卖进入“延时出价”环节 距12.76亿评估价仍有巨大差距
- 2022年05月17日 15:12
- 21世纪经济报道
碧桂园拟于6月发行ABS和ABN产品 其中ABS产品将启用信用保护工具
- 2022年05月17日 15:26
- 财联社
外汇局: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 2022年05月17日 16:09
-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外国专家:美国侵犯人权问题愈演愈烈
- 2022年05月17日 17:18
- 中国日报网
北京封控区心理咨询师:疏导“困兽感” 为解决亲子伴侣冲突支招
- 2022年05月17日 17:34
- 新京报网
外交部:敦促日方撤销将核污染水排海错误决定
- 2022年05月17日 17:41
- 中国日报网
时代中国控股CFO黄嗣宁毕业后就搞财务 入职后频晋升很年轻就当高管
- 2022年05月17日 17:43
- 运营商财经网
麦麦养老:智慧照护助力养老机构服务更上一层楼
- 2022年05月17日 18:05
- 华西都市网
LUNA暴跌引起韩国当局关注 全球几十万投资者如何维权?
- 2022年05月17日 17:19
- 财联社
韩研究院:外部不确定因素对韩国影响变小
- 2022年05月17日 15:08
- 媒体滚动
韩国钢铁产业陷入美欧“贸易保护主义陷阱”
- 2022年05月17日 15:09
- 媒体滚动
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对韩影响有限
- 2022年05月17日 15:10
- 媒体滚动
韩国投资吸引力锐减,文在寅政府5年间投资净流出439.5亿美元
- 2022年05月17日 15:11
- 媒体滚动
中成药公司也投半导体!步长制药5000万元出资元禾璞华
- 2022年05月17日 16:07
- 财联社
市值一路缩水、一季报亏损,华自科技拟定增9.1亿元投向储能项目
- 2022年05月17日 17:20
- 界面新闻
从开店万家到闭店300家!股东撤退,三只松鼠未来怎么走?
- 2022年05月17日 15:50
- 投资时报
新华联收深交所年报问询函 被质疑持续经营能力存重大不确定性
- 2022年05月17日 17:09
- 每日经济新闻
山西汾酒拟斥资200亿购买结构性存款 年内理财收益率下降
- 2022年05月17日 17:44
- 深圳商报